洞庭碧螺春属于什么茶系(浙江碧螺春与洞庭碧螺春区别)

属于“绿茶”类。

碧螺春是中国传统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已有1000多年历史。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

唐朝时就被列为贡品,古人们又称碧螺春为“功夫茶”、“新血茶”。高级的碧螺春,茶芽之细嫩0.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7万个。炒成后的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产于春季,故名“碧螺春”。此茶冲泡后杯中白云翻滚,清香袭人,是中国的名茶。主要工序为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炒青。

绿茶是指凡鲜叶经高温杀青、揉捻、干燥而成的(未经发酵),品质具有干茶色泽绿、汤色绿、叶底绿的特点,称为绿茶。以制法不同分:炒青、烘青、蒸青、晒青,品质特征各异。

(1)炒青类:凡是用锅炒干的绿茶均称为炒青茶。(如龙井、碧螺春、雨花茶等)

(2)烘青类:凡是用烘笼或烘干机烘干的绿茶均称烘青茶。(如黄山毛峰、太平猴魁、高桥银峰等)

(3)晒青类:凡是用太阳晒干或先晒后烘,先晒后炒干的绿茶均称晒青茶。(滇青、川青、陕青等)

(4)蒸青类:凡采用蒸汽杀青工艺制成的绿茶称蒸青。(煎茶、玉露等)

洞庭碧螺春,我国历史名茶,卷曲形特种炒青绿茶之一。产于江苏省太湖中的洞庭东、西二山,以洞庭石公、建设和金庭等为主产区。茶园地处洞庭山,它是三面或四面环水囱湖岛,年平均温度16度左右,年降雨量1400毫米。土壤由五通系硬质的石英砂岩及紫云母砂岩所构成,土壤棕色,呈酸性或微酸性,造宜茶树生长。约在一千年以前的宋代,这里已是著名的茶叶产地。碧螺春是清圣祖玄烨游太湖时(康熙14年,公元1675年)题名的。

洞庭碧螺春鲜叶于每年3月下旬开采,高级茶以单芽或一芽一叶初展为采摘标准,全长1.6-2.5厘米,每公斤成品有13.6-15.0万个芽头,提倡数为13.2万个芽头/公斤。炒制方法经拣剔-摊放-高温杀青-热揉成型-搓团显毫-文火烘干等工序加工而成。

洞庭碧螺春成品以芽嫩、工细著称。外形条索纤细,卷曲成螺,茸毫密披,银绿隐翠;汤色清澈明亮,浓郁甘醇,鲜爽生津,回味绵长;叶底嫩绿显翠。形成碧螺春品质特征的主要原因茶园傍山依水,云雾弥漫,茶树和果树交错其间,创造了产生花果味的优越环境条件。

该茶1982年,在湖南长沙,全国名茶评比会,获全国名茶。1986年,在福州商业部名茶评比会,获全国名茶。1994年,在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获优质名茶。(茶道中仁^^

供稿)

碧螺春是中国绿茶的一种,产于江苏苏州市太湖洞庭山区。

碧螺春是太湖名茶之一,也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黄茶芽青”,它的特点是外形细嫩、色泽翠绿、香气清高、味甘爽鲜美,并有“三香”(牛饮香、枣花香、兰花香)之称。碧螺春采摘时间为清明前后,“雨前贡茶、雨后船载”,茶树品种为福鼎大白菜。

碧螺春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中荣获金奖,在1996年世界粮食博览会上再次夺得特优金质奖,并曾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前,碧螺春的生产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茶园种植、制作加工、品牌销售体系,其中著名的企业有东方美人茶业集团、吉福珍茶业等。

碧螺春不仅是一种茶,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它凭借着优雅的品质和文化底蕴,影响着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