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众茶叶属于什么茶类类型(有一种茶叶叫小什么)

一、有哪些冷门小众但是特别好喝的茶叶

茶叶种类繁多,每一种茶都有其特点和口感。以下是几种冷门小众但非常好喝的茶叶,供您参考:

1.安化黑茶:产于湖南省安化县,属于发酵后的黑茶,外形紧实,呈深色,口感柔细甘醇,有独特的陈香。

2.云南大茶花:产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采用嫩芽制成,外形似花蕾,汤色金黄明亮,口感清香鲜爽,带有淡淡的花香。

3.铁观音:产于福建省武夷山市,为半发酵茶,汤色橙黄,滋味浓郁,回甘强,有独特的岩韵和桂花香气。

4.茯砖茶:产于贵州省兴义市,是一种压缩茶,外形呈块状,口感醇厚,具有独特的蜜香和果香。

5.竹叶青:产于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采用竹叶制作,颜色青翠,清香高雅,口感鲜爽回甘,具有独特的竹叶香气。

这些茶叶虽然不太为人所知,但都有着优美的口感和独特的特点,建议您可以尝试一下。

二、喝什么种类的茶比较好

俗话说对症下药,根据身体状况来喝茶同样适用这个道理。不少小伙伴都想选到最适合自己和家人的茶叶,但苦于不知道遵循什么标准。建议根据茶类的健康功效来选茶、喝茶,因为身体棒棒哒最重要!

我国绿茶生产历史最久,品类最多,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太平猴魁等。绿茶属于不发酵茶,其外观千姿百态,香气、滋味各具特色,清汤绿叶,十分诱人,是名茶最多、研究最广泛的茶类。

绿茶还是维生素种类最多、含量最丰富的茶类。从现有的文献报道来看,与其他茶类相比,绿茶的抗癌功效较好。多项研究表明,绿茶能降低乳腺、前列腺、肺、口腔、膀胱、结肠、胃、胰腺等多部位肿瘤发生的危险性。从中医的角度来说,绿茶微寒,有助降火,胃寒的人应该少喝,而容易上火、体壮身热的燥热体质者宜饮。

一般来说,绿茶冲泡水温以85℃为宜。冲泡时间以2~3分钟为好。绿茶与水的比例以1∶50为宜。在茶具方面,可以选用瓷杯或透明玻璃杯,冲泡时不要盖盖子。

乌龙茶又名青茶,既有绿茶的清香,又有红茶醇厚的滋味。

除了在绿茶和红茶中常见的儿茶素、茶多糖、茶皂素等,乌龙茶还含有一些特殊功能成分。比如某些乌龙茶品种中富含“甲基化儿茶素成分”,具有抗过敏、抗炎、抗氧化、保护肝细胞、降血压等功能。从一些相关的文献报道来看,与其他茶类相比,乌龙茶在减肥方面效果较好。从中医的角度来说,乌龙茶性平,能清除体内积热,特别适合秋天饮用,可缓解秋燥。

泡乌龙茶最好用紫砂壶或盖碗杯,且一定要用100℃的沸水,冲泡后要加盖。

我国红茶产地较广,种类较多,一般分为工夫红茶、小种红茶、红碎茶三大类。红茶之所以被广泛饮用,在于它色泽黑褐油润、香气浓郁带甜、滋味醇厚鲜甜、汤色红艳透黄、叶底嫩匀红亮等诸多特点。红茶属于全发酵茶,在加工过程中,茶多酚氧化成茶黄素和茶红素,多数糖类物质水解成可溶性糖,从而产生红茶特有的香气和口感。

茶黄素是红茶中最主要的功能性成分。大量医学研究表明,饮用红茶有助调节人体动脉中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此外,茶黄素还可抗氧化、抗癌、预防慢性炎症和肥胖。从现有的文献报道来看,与其他茶类相比,一般红茶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较好。从中医的角度来说,红茶性温,有暖胃的作用,虚寒体质者和老年人宜饮性温的红茶。

泡红茶最好用刚煮沸的水,用水量与绿茶相当,冲泡时间以3~5分钟为佳。红茶最好用盖碗来冲泡,具体方法可使用中投法,先在杯中倒入大约1/10的热水烫杯,再投入3~5克茶叶,然后再沿玻璃杯壁倒水进行冲泡。泡红茶盖上盖子,茶香会更浓郁。

黑茶是我国特有的茶类,生产历史比较悠久,种类比较丰富,例如有云南普洱茶、湖南茯砖茶、广西六堡茶、湖北青砖茶以及四川边茶等。黑茶属于后发酵茶,茶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生成一些对人体有益的功能成分。

普洱茶和茯砖茶是我国不同类型黑茶的代表,其活性成分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有降脂功效。现阶段研究表明,普洱茶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病毒等保健功能,降脂作用可能与其中的他汀类化合物有关;茯砖茶也有很好的消脂去腻作用,降脂减肥功能较强。此外,黑茶中的矿物质种类丰富,且有很多种含量要高于其他茶类。黑茶性温,有助御寒,适合虚寒体质者喝。

黑茶的喝法比较简单,可选用紫砂壶、飘逸杯或盖碗进行冲泡。

白茶的加工工艺比较简单,分为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由于白茶制法特异,其成茶满披白毫,芽叶连梗,形态自然素雅,色泽银白灰绿,汤色清淡。按采摘标准不同可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和寿眉。

白茶的化学成分一般与绿茶比较接近。从一些相关的文献报道来看,与其他茶类相比,白茶的抗菌效果比较好。此外,白茶也具有较好的抗辐射效果,在美国和欧洲地区白茶提取物被用于脸部护肤品的开发。白茶性凉,能降火去燥。

白茶的饮用方法一般与绿茶相似。

黄茶按照鲜叶老嫩度通常分为黄芽茶(如君山银针、蒙顶黄芽和莫干黄芽)、黄小芽(如沩山毛尖、北港毛尖和平阳黄汤)和黄大茶(如安徽霍山黄大茶和广东大叶青)。黄茶的主要品质特点是黄叶黄汤、不仅叶底黄,茶汤黄,干茶也显黄亮,且香气清悦,味厚爽口。

目前,关于黄茶保健功效的研究相对较少。与绿茶清凉和红茶温热的性味相比较,黄茶类的性味特征居于两者之间,普通人几乎都适合。

黄茶的饮用方法一般与绿茶相似。

三、六大茶类中的小众茶——黄茶的产地与品类

黄茶为我国六大基本茶类之一,其历史悠久,产地多源,品类丰富,品质各异。

尽管,目前我国黄茶产销量不大,2020年约0.97万吨,在我国六大茶类内销茶总量的占比仅0.5%,但其年均增幅为14.6%—22.06%,年增长率仅次于“消费热”的白茶类,黄茶产销的潜力巨大,黄茶类可望成为茶叶消费新增长点。

黄茶属于地域性特色产品,其品类和产品依据产地品种、采制传统、产销历史,以及产品外形和内质的特征来划分。

黄茶的品类一般按照鲜叶老嫩进行划分,包括芽型的黄芽茶、芽叶型黄小茶和多叶型的黄大茶。且随着黄茶产销的发展,各产区黄茶品类及产品更加丰富,紧压型黄茶产品也得到恢复与发展。

黄芽茶类又分银针形和扁直芽形。银针形如产于湖南岳阳的君山银针,芽头肥壮挺直,香味清甜,滋味甜爽,汤色浅黄;扁直芽形如产于四川蒙顶山的蒙顶黄芽,外形扁直显毫,香味清甜,滋味甘醇,汤色黄亮。

安徽的霍山黄芽芽叶细嫩多毫,形似雀舌,汤色黄绿,滋味浓厚鲜醇,有清炖熟板栗香味。而莫干黄芽嫩芽略勾尖,香味嫩甜,滋味醇爽,汤色嫩黄绿亮。

黄小茶中,沩山毛尖产于湖南宁乡,茶条紧结显毫、叶边微卷,芽叶细嫩,香甜高长、味甘醇爽口,汤色杏黄明亮;

远安鹿苑茶产于湖北远安,茶条紧结卷曲呈环状,熟栗香浓郁、味鲜醇回甘,汤色黄亮;

平阳黄汤产于浙江平阳、泰顺及苍南,茶条紧结匀整、显锋毫,嫩叶匀亮,栗甜香长,味鲜醇回甘,汤浅黄明亮;霍山黄小茶梗叶相连形似鱼钩,汤色橙黄,香气清高,滋味醇厚,甘甜爽口。

黄大茶中,产于安徽的霍山黄大茶(又称皖西黄大茶),叶梗相连,色泽金黄,锅巴香高爽,味浓厚耐泡,汤色深黄明亮;广东大叶青的茶条肥壮、卷紧重实,色泽清润泛黄,香纯,味浓醇回甘,汤深黄明亮。

紧压黄茶源于唐代,产于安徽的寿州黄茶饼,以及产于四川名山有“过黄”工序的“研膏小方”均属于紧压黄茶。至明初,朱元璋“罢团茶,兴散茶”之后,紧压黄茶逐步演变成散形黄茶。

近年来,紧压黄茶得到了恢复并发展。岳阳、雅安、泰顺、霍山等地的紧压黄茶有砖形、饼形、条形及多种规格,具有紧实、光滑,汤色橙黄明亮,滋味浓醇的品质特征。

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茶叶学会感官审评与检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促会茶叶专家委员会专家,四川省茶叶质量感官审评专家,科技部农村中心科技特派员,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省高校茶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精制川茶”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四川省藏茶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茶学国家级特色专业负责人,四川省科技特派员,中国茶叶学会会员、四川省学会茶叶学会副理事长(《四川茶业》副主编)。雅安市茶叶学会理事长,雅安市政协委员。

长期从事茶学科研教学工作38年,主讲《茶叶审评检验学》、《茶叶市场营销及贸易》和《茶企经营与管理》等课程。

近5年来,主持、参与国家级科技项目9项,主持省攻关(重点)课题16项、主研省级应用开发项目28项,企业与地方横向项目4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及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10篇为SCI收录。

获省政府省科技成果奖一等奖、三等奖2项,获政府省“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省科技特派员先进个人”1项,省委统战部“四川同心服务先进个人”1项。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出版专著5部,主编出版教材8部。

本文来源:中国茶叶学会,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