擂茶如何用机子打碎茶叶(破壁机可以打擂茶吗)

擂茶用的是绿茶,擂茶又名三生汤、客家擂茶,被誉为“中华茶道之孑遗”。擂茶是汉族传统饮食文化之一,史料记载宋代在中原地区已流行擂茶,在客家人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中,擂茶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美味。

绿茶(GreenTea),是中国的主要茶类之一,是指采取茶树的新叶或芽,未经发酵,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而制作的饮品。其制成品的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较多的保存了鲜茶叶的绿色格调。常饮绿茶能防癌,降脂和减肥,对吸烟者也可减轻其受到的尼古丁伤害。

擂茶中的茶叶一般是绿茶,不过配料各地都不同的。

擂茶起源于古代中原,南迁流传至广东、湖南、江西等一带,又名三生汤,是一种特色食品。主要流传于广东汕尾市、益阳安化、桃江、常德等地。起于汉、盛于明清,擂茶是一种特色食品,它一般是由大米、花生、绿豆、茶叶、生姜等为原料,然后用擂钵将其捣烂成糊水,用开水冲,再加上炒米,清香可口的擂茶就做成了。

擂茶在中国华南六省都有分布,保留擂茶古朴习俗的地方有:湖南的桃源、临澧、安化、桃江、益阳、凤凰、常德等地,广东省的揭西、清远、英德、陆河、惠来、五华等地;江西省的赣县、石城、兴国、于都、瑞金等地;福建省的将乐、泰宁、宁化等地;广西的贺州黄姚、公会、八步等地;台湾的新竹、苗粟等地。另外,在江西省丰城市下辖的荷湖、罗山、蕉坑、铁路、洛市、秀市等地(即当地所称的河东地区),也有擂茶的习俗,不过至今不清楚其流传的开始时间。其制作方法比客家人的擂茶简略了许多,各地擂茶制作方法各有不同,尤其是配料的选择差别较大。按地域和族群可以分为客家擂茶和湖南(非客家)擂茶两大类。

擂茶的功效和作用

擂茶具有祛热解暑,驱寒健脾,疏肝理肠,润肠通便,补肺益气,助脾长肌,理气调中,止咳化痰,通血脉,提神醒脑,清肝明目,滋阴壮阳之功效。擂茶常用的材料包括米糠、五谷粉、绿茶粉、花生、芝麻、南瓜子等,都对身体有很多益处,能保护心血管健康。另外擂茶的药用功能颇多,酒足饭饱之后喝口擂茶,可感油腻尽煺,满腹舒畅。

春夏季节天气湿热,人们通常会选用嫩艾叶、薄荷叶或天胡荽等配料;秋季天气干燥,人们通常会选用金盏菊花、白菊花或金银花等配料;冬季寒冷时,人们通常会添加桂皮、胡椒、肉桂子或川芎等配料。

擂茶粥是用山茶叶擂的,做法如下:

做法:

1.把米洗干净,放入水,两片姜,一小片果皮,大火煮开,小火煲熟.

2.把砂盆和擂茶棍洗干净,用开水烫一下.

3.砂盆里放入油和盐.

4.加入姜和茶叶.

5.再加入茴香籽.

6.用擂茶棍把所有的材料擂碎.

7.加入花生.

8.用擂茶棍把花生压碎.

9.擂好的配料,压好的花生.

10.把煲好的粥倒进盆里.

11.把粥拌匀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