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铁观音泡开闻不到香气怎么回事,以及铁观音的香味是天然的吗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龙井,碧螺春,铁观音,这3个绿茶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百度一下,你要的资料都有~~~~~~~~~~
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杭州龙井狮峰山下,看乡女采茶,以示体察民情。这天,乾隆皇帝看见几个乡女正在十多棵绿荫荫的茶蓬前采茶,心中一乐,也学着采了起来。刚采了一把,忽然太监来报:“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听说太后娘娘有病,随手将一把茶叶向袋内一放,日夜兼程赶回京城。其实太后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时肝火上升,双眼红肿,胃里不适,并没有大病。此时见皇儿来到,只觉一股清香传来,便问带来什么好东西。皇帝也觉得奇怪,哪来的清香呢?他随手一摸,啊,原来是杭州狮峰山的一把茶叶,几天过后已经干了,浓郁的香气就是它散出来了。太后便想尝尝茶叶的味道,宫女将茶泡好,茶送到太后面前,果然清香扑鼻,太后喝了一口,双眼顿时舒适多了,喝完了茶,红肿消了,胃不胀了。太后高兴地说:“杭州龙井的茶叶,真是灵丹妙药。”乾隆皇帝见太后这么高兴,立即传令下去,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那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采摘新茶,专门进贡太后。至今,杭州龙井村胡公庙前还保存着这十八棵御茶,到杭州的旅游者中有不少还专程去察访一番,拍照留念。经过茶农世世代代的辛勤培育,精益求精,龙井茶产量不断增加,品质日益改进,如今已香飘万里,誉满全球。
碧螺春,产于江苏省吴县太湖的洞庭山,又名洞庭碧螺春。吴县(属江苏)也有称为苏州碧螺春。外形卷曲如毛螺,花香果味得天生,索为茶中之华。汤色清澈明亮,浓郁甘醇,鲜爽生津,回味绵长;叶底嫩绿显翠。
相传很早以前,西洞庭山上住着一位名叫碧螺的姑娘,东洞庭山上住着的一个名叫阿祥小伙子。两人心里深深相爱着。有一年,太湖中出现一条凶恶残暴的恶龙,扬言要碧螺姑娘,阿祥决心与恶龙决一死战,
一天晚上,阿祥操起渔叉,潜到西洞庭山同恶龙博斗,直到斗了七天七夜,双方都筋疲力尽了,阿祥昏倒在血泊中。碧螺姑娘为了报答阿祥救命恩,她亲自照料阿祥。可是阿祥的伤势一天天恶化。一天,姑娘找草药来到了阿祥与恶龙博斗的地方,忽然看到一棵小茶树长得特别好,心想:这可是阿祥与恶龙博斗的见证,应该把它培育好,至清明前后,小茶树长出了嫩绿的芽叶,碧螺采摘了一把嫩梢,回家泡给阿祥喝。说也奇怪,阿祥喝了这茶,病居然一天天好起来了。阿祥得救了,姑娘心上沉重的石头也落了地。就在两人陶醉在爱情的幸福之中时,碧螺的身体再也支撑不住,她倒在阿祥怀里,再也睁不开双眼了。阿祥悲痛欲绝,就把姑娘埋在洞庭山的茶树旁。从此,他努力培育茶树,采制名茶。"从来佳茗似佳人",为了纪念碧螺姑娘。人们就把这种名贵茶叶取名为"碧螺春"。相传采茶姑娘把采下的茶叶放在胸口的衣襟内,新鲜的嫩叶由于得到体温的热气,挥发出极浓的香味,故“吓煞人香”。后来康熙皇帝南下苏州,驻驿太湖,苏州地方官员进献当地名茶吓煞人香,康熙颇有文采,嫌其名不雅,因此赐题碧螺春为茶名。
铁观音茶树品种的由来有两种传说。一说是安溪县松林头茶农魏荫信佛,每晨必奉清茶一杯于观音像前,十分虔诚。一天,上山砍柴,偶见岩石缝隙有一株茶树,极为奇异,就挖回家精心培育并采摘试制,其成茶成重如铁香如兰花,凝为观音所赐,即名铁观音。此为“魏说”。另一说法是王说,是在乾隆初年春,荛阳村书生王士让与诸生会文于南山,见层石荒园中有一茶树异于其他茶树,于是移植南轩之圃,悉心培育繁殖采制成品,气味芳香异常,泡饮后,令人心旷神怡。后进献朝廷,乾隆赐名“南岩铁观音”。
铁观音喝起来一股酸味怎么回事,求解
铁观音以加工方法的不同可分为正味、消青和拖酸的。
拖酸的加工方法是,今天采摘的鲜叶经过晒青,摇青,发酵后等到后天才炒制的茶叶,经过两天的发酵就会形成一股自然的酸味。
当然质量的好坏其味道也会有所不同,如果是纯酸味的,而且味道不大好的就是比较低劣的茶叶。拖酸铁观音质量好的应该是香中带酸或酸中带香的。
铁观音含有较高的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茶多酚和生物碱,有多种营养和药效成分,具有养生保健的功能。于民国八年自福建安溪引进木栅区试种,分“红心铁观音”及“青心铁观音”两种。
主要产区在文山期树属横张型,枝干粗硬,叶较稀松,芽少叶厚,产量不高,但制包种茶品质高,产期较青心乌龙晚。其树形稍,叶呈椭圆形,叶厚肉多。叶片平坦展开。
/iknow-pic.cdn.bcebos.com/58ee3d6d55fbb2fb0a71b2ff414a20a44723dc81"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58ee3d6d55fbb2fb0a71b2ff414a20a44723dc81?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
扩展资料
铁观音名称由来
唐末宋初,有位裴姓(俗名)高僧住在安溪驷马山东边圣泉岩的安常院,他自己做茶并传授乡民,乡民称茶为圣树。元丰六年(1083年),安溪大旱,请来普足大师祈雨果验,乡亲留普足大师于清水岩,他建寺修路恩泽于乡民。
他听说圣茶的药效,不远百里到圣泉岩向乡民请教种茶和做茶,并移栽圣树。
一天,普足大师(清水祖师)沐浴更衣梵香后前往圣树准备采茶,发现有美丽的凤凰正品茗红芽,不久又有山羌(俗称小黄鹿)来吃茶叶。
他眼见此情景,非常感叹:“天地造物,果真圣树”。清水祖师回寺做茶,用圣泉泡茶,他思忖:神鸟、神兽、僧人共享圣茶,天圣也。此后,天圣茶成为他为乡民治病之圣方。
清水祖师也将自己种茶及作茶的方式传给乡民。南岩山麓,一位退隐打猎将军“乌龙”,因他上山采茶追猎无意发明摇青工艺及发酵工艺,做出的天圣茶香气更足,味更甘醇。乡亲向他学习,以后,用此工艺做的茶大家都叫乌龙茶。
王士让告假回乡访亲会友,在南岩山麓发现此茶。乾隆六年(1741年),王士让奉召赴京师拜谒礼部侍郎方苞,携茶相赠。方苞品后,自感为茶中珍品,遂转献乾隆,乾隆召见王士让询茶来处,王细说茶之来源,乾隆细观茶叶形似观音脸重如铁,便赐名为“铁观音”。
参考资料来源:/baike.baidu.com/item/%E9%93%81%E8%A7%82%E9%9F%B3/5315?fr=aladdin"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铁观音">百度百科-铁观音
为什么有些葡萄酒打开后闻不到香气
首先不同的白葡萄酒呈现不同的香气,首要原因肯定是因为品种的不同。而相同的葡萄酒若呈现出不同的香气,可能的原因是:一、葡萄成熟度以及酿造工艺的不同;二,这可能也是最主要的原因,那就是葡萄酒存储环境的不同,例如温度、湿度、光源、开瓶时的温度等等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到葡萄酒香气。
葡萄酒所采用的葡萄品种不同,所具有的香气也不同。红葡萄酒的代表性香气包括蓝莓、黑莓、草莓、李子、樱桃、黑醋栗等,经过橡木桶陈酿的红葡萄酒还带有香草、香料和烘焙类的香气,白葡萄酒的代表性香气包括青苹果、青柠檬、芒果、菠萝等。当然这些只是代表性的香气,并不是说所有的葡萄酒都是这样的,具体还要看具体的酒款和特定的葡萄品种。
葡萄酒的香气一般可分为三类:第一类香气、第二类香气和第三类香气。
第一类香气是指来自葡萄品种本身的香气,这类香气是由葡萄果实中原有的芳香物质和香气浓郁度决定的。这类香气中最常见的就是果香和花香,比如草莓、树莓、玫瑰和紫罗兰等香气。一款简单的葡萄酒只能表现出有限的第一类香气,而一款复杂的葡萄酒可能会表现出更多不同的第一类香气,比如果香、花香、草本植物味和其他的第一类香气。在年轻的葡萄酒中,第一类香气更容易被感受到。
第二类香气是指葡萄酒在酿制过程中产生的香气,主要取决于酿造工艺。最常见的是从橡木中提取的芳香,比如香草和烤面包的香气。第二类香气还包括由苹果酸乳酸发酵(Malolactic Fermentation)所产生的坚果、黄油的香气,或是因酒泥接触或酵母自溶而产生的面包和饼干的香气。
第三类香气是指葡萄酒在陈酿过程中所发展出来的香气。当葡萄酒被长时间保存在橡木桶中时,陈酿过程的氧化作用会给葡萄酒增加如咖啡、太妃糖、焦糖等第三类香气。而当葡萄酒被长时间保存在酒瓶中时,虽说不再有氧化反应,但也会发展出如汽油、蜂蜜、蘑菇等第三类香气。在这两种情形下,第一类香气也会发生改变,新鲜的果香会逐渐转变为干果或煮熟的水果香气。
虽说葡萄酒的香气可分为上述三种类型,但并非每款酒都同时具有这三类香气。比如较年轻的葡萄酒一般不会表现出第三类香气,而在酿造过程中未采用某些酿造工艺的葡萄酒也不会具有相对应的第二类香气。
关于铁观音泡开闻不到香气怎么回事,铁观音的香味是天然的吗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