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六大茶叶如何分辨(中国茶叶排名)

一、中国茶叶主要分七大类还是六大类

1、中国茶叶据统计有6000多个品种,按制做方式分类为大三类,即不发酵茶、半发酵茶、全发酵茶;按商品分类为六大类,即红茶、绿茶、白茶、黄茶、黑茶、乌龙茶(青茶)。

2、绿茶是历史上最早的茶类。古代人类采集野生茶树芽叶晒干收藏,就可以看作是绿茶加工的开始了,距今至少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但真正意义上的绿茶加工,是从公元8世纪发明蒸青制法开始,到12世纪又发明炒青制法,绿茶加工技术已比较成熟,一直沿用至今,并不断完善。

3、绿茶为我国茶量最大的茶类,产区分布于个产茶省、市、自治区,其中以浙江、安徽、江西三生产量最高,质量最优,是我国绿茶生产的主要基地。在国际市场上,我国绿茶占国际贸易量的70%以上,销量遍及北非、西非各国及法、美、阿富汗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市场上绿茶销量占内销总量的1/3以上。同时,绿茶又是生产花茶的主要原料。

4、绿茶,又称不发酵茶。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的茶叶。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故名。

5、绿茶的特性,较多的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其中茶多酚、咖啡碱保留鲜叶的85%以上,叶绿素保留50%左右,维生素损失也较少,从而形成了绿茶“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最新科学研究结果表明,绿茶中保留的天然物质成分,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为其他茶类所不及。中国绿茶中,名品最多,不但香高味长,品质优异,且造型独特,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绿茶按其干燥和杀青方法的不同,一般分为炒青、烘青、晒青和蒸青绿茶。

6、红茶的干茶色泽与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所以称为红茶。以适宜制作本品的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经微雕、揉捻、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

7、红茶开始创制时称为“乌茶”。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黄素的新的成分。香气物质从鲜叶中的50多种,增至300多种,一部分咖啡碱、儿茶素和茶黄素络合成滋味鲜美的络合物,从而形成了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品质特征。

8、红茶按制造方法的不同,又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

9、乌龙茶,也称青茶、半发酵茶,以本茶的创始人而得名。它是我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制法,品质介于二者之间,既有红茶的浓鲜味,又有绿茶的清芬香,所以有“绿叶红镶边”的美誉。饮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乌龙茶的药用作用,主要突出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在日本,乌龙茶被称为“美容茶”、“健美茶”。

10、乌龙茶的产生,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相传在清朝雍正年间,福建省安溪县西坪乡南岩村里有一个茶农,也是打猎能手,名字叫做苏龙,因为他长的黝黑健壮,乡亲们都叫他“乌龙”。一年春天,乌龙腰挂茶篓,身背猎枪上山采茶,采到中午,一头山獐突然从身边溜过,乌龙举枪射击,但负伤的山獐拼命逃向山林之中,乌龙也随后紧追不舍,终于捕获了猎物。当把山獐背到家时已经是晚上了,乌龙和全家人忙着宰杀、品尝野味,将制茶的事全然忘记了。当第二天清晨全家人才想起此事,没想到放置了一夜的新鲜叶子,已镶上了红边了,并且散发出阵阵清香。制成的茶叶,滋味格外清香浓厚,全无往日的苦涩之味。于是,经过反复的试验与细心的琢磨,通过萎雕、摇青、半发酵、烘焙等工序,终于制出了品质优异的茶类新品——乌龙茶。安溪也就成了乌龙茶的著名茶乡了。

11、在炒青绿茶的过程中,人们发现,由于杀青、揉捻后干燥不足或不及时,叶色即变黄,于是产生了新的品类——黄茶。

12、黄茶的制作与绿茶有相似之处,不同点是多一道闷堆工序。这个闷堆过程,是黄茶制法的主要特点,也是它同绿茶的基本区别。绿茶是不发酵的,而黄茶是属于发酵茶类。

13、黄茶,按其鲜叶的嫩度和芽叶大小,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三类。黄芽茶主要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和霍山黄芽;黄小芽主要有北港毛尖、沩山毛尖、远安鹿苑茶、皖西黄小茶、浙江平阳黄汤等;黄大茶有安徽霍山、金寨、六安、岳西和湖北英山所产的黄茶和广东大叶青等。

14、白茶,属轻微发酵茶,是我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白茶的历史悠久,其清雅芳名的出现,迄今已有八百八十余年了。它的主要品种有白牡丹、白毫银针。

15、白茶的产区主要在福建省的一些县市。境内丘壑其夫,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山地以红、黄壤为主,主要种植福鼎大白茶、政和大白茶及水仙等优良茶树品种。

16、白茶的制作工艺,一般分为萎凋、干燥两道工序,而其关键是在于萎凋。萎凋分为室内萎凋和室外萎凋两种。要根据气候灵活掌握,以春秋晴天或夏季不闷热的晴朗天气,采取室内萎凋或复式萎凋为佳。其精制工艺是在剔除梗、片、蜡叶、红张、暗张之后,以文火进行烘焙至足干,只宜以火香衬托茶香,待水分含量为4~5%时,趁热装箱。白茶制法的特点是既不破坏酶的活性,又不促进氧化作用,且保持毫香显现,汤味鲜爽。

17、黑茶,在鲜叶选料、工艺流程和对其色泽、品质的要求上,都具有其独特的标准与风味,形成了同其它茶类不同,独占一个“黑”字的茶类。

18、绿色的鲜茶叶,是经过何种制作工序变成黑茶的呢?最早的黑茶是由四川生产的,由绿毛茶经蒸压而成的边销茶。四川的茶叶要运输到西北地区,由于交通不便,运输困难,必须减少体积,蒸压成团块。在加工成团块的工程中,要经过二十多天的湿性堆积,所以毛茶的色泽由绿逐渐变黑。成品团块茶叶的色泽为黑褐色,并形成了茶品的独特风味,这既是黑茶之由来。

19、黑茶的采摘标准多为一芽五至六叶,叶粗梗长。其制作基本工艺流程是高温杀青、揉捻、堆积做色、干燥。由于黑茶一般原料较粗老,加之制造过程中往往堆积发酵时间较长,因而夜色黝黑或黑褐,故称黑茶。黑茶因产区和工艺上的差别,由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四川边茶和滇桂黑茶之分。而其中云南黑茶是用滇青毛茶经潮水沤堆发酵后干燥而成,统称其为普洱茶。普洱散茶是黑茶类中,独具浓醇陈香的品种。

二、简述中国六大茶类,并分别举一例子

1、绿茶(发酵度为0)代表作:西湖龙井、采花毛尖、恩施玉露。

绿茶是未经发酵制成的茶,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含有的茶多酚、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也较多。

2、黄茶(发酵度为10-20%)代表作:君山银针、远安鹿苑毛尖。

黄茶是微发酵的茶,制法有点像绿茶,但中间需要闷黄工序。

3、白茶(发酵度为20-30%)代表作:白毫银针。

白茶是我国的特产,是轻度发酵的茶,加工时不炒不揉,保留有白色绒毛,主要产于福建。

4、青茶(发酵度为30-60%)代表作有:闽北乌龙茶;闽南乌龙茶。

青茶又称乌龙茶,是半发酵的茶。乌龙茶受众较广,既有绿茶的清香,又有红茶的醇厚。

5、红茶(发酵度为80-90%)代表作:祁红、滇红。

红茶是一种全发酵茶,加工时不经杀青,而且萎凋,使鲜叶失去一部分水分,再揉捻,后发酵,使所含的茶多酚氧化,变成红色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一部分溶于水,一部分不溶于水,而积累在叶片中,形成红汤、红叶。

红茶是一种全发酵茶,加工时不经杀青,而且萎凋,使鲜叶失去一部分水分,再揉捻,后发酵,使所含的茶多酚氧化,变成红色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一部分溶于水,一部分不溶于水,而积累在叶片中,形成红汤、红叶。

6、黑茶(发酵度为100%)代表作:滇桂黑茶(普洱茶)。

黑茶是后发酵茶,原料粗老,加工时堆积发酵时间较长,使叶色呈暗褐色。是藏、蒙、维吾尔等少数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

三、中国六大类茶叶是哪六个

绿茶、红茶、乌龙茶(青茶)、白茶、黄茶、黑茶。

1、绿茶:分为炒青茶、烘青茶、晒青茶、蒸青茶;

2、红茶:分为工夫红茶、小种红茶、红碎茶;

3、乌龙茶:分为闽南乌龙、闽北乌龙、广东乌龙、台湾乌龙;

4、白茶:分为白芽茶、白叶茶;

5、黄茶:分为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

6、黑茶:分为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四川边茶、滇桂黑茶。